观众咨询 189 2886 4573

参展咨询 020-89637162

风口浪尖的预制菜,正遭遇冰火两重天!

风口浪尖的预制菜,正遭遇冰火两重天!

55fb394bc941f139520c0360435139f5.jpg

今年的预制菜赛道很火,据预制社之前报道,各路势力及资本跑步入局,更推高了其火焰!

但是,另一方面,罗敏、陆正耀等创立的预制菜品牌正被坏消息“包围”,加上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爆出,让预制菜又面临褪热。

风口浪尖的预制菜,正遭遇冰火两重天!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谁能在其中举旗制胜?


01

味知香上半年净利超七千万

预制菜产业端发展迈入快车道


8月30日,有着“预制菜第一股”之称的味知香,披露了其2022年半年报,接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审视。

2022年上半年,味知香实现营业收入约3.78亿元,同比增长3.4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037.79万元,同比增长14.58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6151.89万元,同比增长0.38%。

根据财报,味知香在业内深耕多年,具备渠道优势,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线下营销网络,以华东地区为核心,逐步向外辐射。

截至今年6月底,味知香已拥有1522家加盟店,合作经销商645家,构建了以农贸市场为主的连锁加盟生态圈;

今年上半年,味知香组建电商团队,初步拓展线上渠道,产品以自营旗舰店的形式在天猫、京东等平台展开销售,线上布局初具雏形。

7fad9bf049560d308d6079eb6144001d.jpg

事实上,2000 年前后,我国陆续出现了预制菜企业,通过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材料的进一步加工,有效精简了客户的烹饪环节。

但受限于早期冷冻技术及冷链运输的高成本,行业在过去的很长一端时间里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。

2014年前后,外卖平台快速发展料理包市场,预制菜行业在B端步入放量期。2020年开始,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,预制菜进入 C 端用户视野,并在 C 端迎来消费加速期。

面对赛道内玩家越来越多,味知香表示:“目前行业空间广阔,诸多赛道玩家争相涌入,竞争逐步升温,加速推动了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,为预制菜企业的个体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。公司坚持专注自身发展,也乐于与同行在竞争中互相学习、有所裨益。”

去年味知香的上市刺激各路势力及资本今年上半年入局预制菜,看中的正是背后庞大的的市场。

2022年1月,预制菜概念股爆发涨停潮:国联水产、金陵饭店、西安饮食、海欣食品、春雪食品、同庆楼、惠发食品、得利斯、福成股份统统二连板;1月14日,国联水产、金陵饭店、海欣食品三连板;1月17日,福成股份四连板;1月20日,得利斯甚至迎来七连板。

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9.8%,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6年达到10720亿元

而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则预测,预制菜市场规模未来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


02

龙大美食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近90% 

预制菜业务暂难“扛旗”


就在日前,龙大美食也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。这份财报与大部分做预制菜的食品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显得大为不同。

数据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总营收68.15亿亿元,同比下降35.71%,实现归母净利润3618.07万元,同比下降88.25%,整体业绩表现不佳。

分季度来看,龙大美食上半年两个季度业绩表现“不分伯仲”,虽二季度环比有所改善,但业绩下滑仍相对严重。

d8e4d798e99e90b840e5cc7be725e29e.png

数据显示,公司上半年两个季度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5.67%、21.95%,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同比下降89.07%、86.39%。

分行业来看,尽管龙大美食于近期颇有声势地官宣将大力发展预制菜,仍无法改变公司超70%的业务为屠宰行业相关业务的事实。

因毛猪价格上半年大幅度下降,公司业绩亦为其所累。数据显示,报告期内,公司屠宰行业及主要产品鲜冻肉营收实现51.40亿元,同比下降33.11%。

龙大美食所涉足的食品行业及其主要产品:熟食制品及预制菜情况相对好些,但依旧不容乐观。

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,作为公司寄予厚望的重要业务,预制菜上半年实现营收5.08亿元,同比下降12.41%,占总营收比重由5.47%提升至7.45%,熟食制品上半年实现营收1.71亿元,同比下降11.27%。
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在龙大美食各项业务中,整体规模排名第二的进口贸易业务营收出现较大比例的下滑,上半年实现7.34亿元,同比下降62.23%,占总营收比重亦由18.32%降至10.77%。

分地区来看,龙大美食各个地区均出现了25%-70%的下滑。其中,公司主力销售区域山东省、华东地区、华中地区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25.13亿元、23.53亿元、9.16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31.61%、39.76%、25.84%。

成本费用方面,龙大美食表示,同受毛猪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,公司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4.50%,略低于营业收入35.71%的同比降幅。

期间费用上,公司上半年控费明显,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、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8.22%、11.43%、6.05%,但显然仍不及公司营收下降的幅度。

整体来看,龙大美食的增长压力及盈利压力相对较大,公司屠宰等相关业务需要等待市场行情的较大改善,着力发展的预制菜业务对于整个公司体量而言贡献相对有限,且预制菜业务发展同样并不稳定。


03

罗敏、陆正耀败退

预制菜只能to B?


和年初预制菜概念股集体涨停的盛况不同,罗敏、陆正耀等创立的预制菜品牌正被坏消息“包围”。

8月10日,有媒体报道,舌尖英雄北京首店关闭。与此同时,趣店CEO罗敏在抖音创造一个“直播奇迹”后,遭遇流量反噬,宣布“可能有一些时间不会在镜头前直播了”。

0936913fe3f1513a407c2ca115d6cb64.jpg

预制菜背后的庞大市场,为何陆正耀、罗敏却双双折戟?

一方面,是新消费赛道的整体遇冷。

2020年是新消费的破圈之年,2021年上半年,新消费投融资一路高歌猛进,成全行业投融资最火热赛道。

但今年开始,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新消费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和数量都大幅收缩。根据蓝鲨消费数据显示,2022年上半年,新消费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485起,相比2021年下半年的711起,环比下降31.8%

另一方面,面向C端的预制菜仍有很多问题。

对预制菜商家来说,做C端比做B端难度大得多。至今,“运输”和“成本”都是困扰C端预制菜商家的问题。

由于预制菜原料需要保鲜运输至生产厂商进行加工,加工完的预制菜产品也需要冷链运输至经销商、商超以及电商等平台,随后在一定场景下消费者购买时也需要冷链配送,预制菜在各个环节都需要冷链运输。

因此,冷链运输是预制菜发展的先决条件。

“拿一袋10-20元的菜品来说,包装费、快递费、冰,这些成本就要6-8元。”肖刘说,“最早我们是49包邮,后来200包邮,现在成本高到450包邮,450的菜品一个普通冰箱根本装不下,再说谁家没事买几百块的菜?”

2c200749f7fa0bc9d1d68aed59205dbe.jpg

解决不了运输问题,预制菜复购率就上不去。

除了运输之外,面向C端的预制菜商家还需要铺设线下渠道和门店,房租、人员等成本随之增加。

但肖刘表示,一旦菜品毛利超过25%就没有竞争力了。“C端的培养,需要资金、人员的大量投入。”肖刘称,C端消费者讲究品牌和包装,而一旦包装贵了,就失去了低成本的优势。而目前大多数预制菜消费者认可的是低价。

另外,C端预制菜的一大难点是标准化的问题,自己在家加工的标准和门店的标准是不一样的。“你要求门店煮三分钟他就不会煮三分半,但消费者在家你就管不了。”预制菜从业人员段宜说。

除了商家之外,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有限,甚至因为餐馆、外卖出现大量预制菜而抵制。

消费者小C称:“(预制菜)和新鲜的菜还是有差别,吃预制菜没有吃饭的幸福感。”

消费者可可表示:“堂食大多也是预制菜,所以现在在商场吃饭我一般都是选择肯德基和麦当劳凑合一口。”

数据显示,2022年,47.5%的中国预制菜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口味还原度低,食用体验不及预期,这部分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味道(82.9%)、口感(73.9%)、色泽(58.9%)还原度较低。

“现在预制菜好吃的确实很少。”预制菜测评博主“不会做只会吃的预制菜王”告诉鞭牛士。

对于想要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来说,除了口味,卫生问题也是重中之重。

7月26日,就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,在趣店购买的未拆封食品,准备食用时发现包装内有苍蝇。

虽然目前的食品保鲜技术已经成熟,但很难保证预制菜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卫生问题。也曾有多家媒体暗访过预制菜加工厂,其作坊式生产条件堪忧。

安信证券研究显示,由于我国预制菜肴的加工起步较晚,七成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、弱、散的状态,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加工生产模式,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,产品单一,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。

中国新闻网曾报道,很多预制菜的钠含量过高,在某电商平台上售卖的一款聪厨预制菜“湘西外婆菜”,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1250毫克。一款谷言“红烧肉”每100克中钠含量达到560毫克。

7cc02f794eba826c29d64b9026c19533.png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》建议,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。预制菜,是典型的高盐产品。

江苏省消保委此前曾开展相关调查,其结果显示,74%的受访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点餐吃的可能是预制菜,87%的受访者不愿意在外卖和餐厅里吃到预制菜,高达93%的受访者认为商家应在点餐前告知使用了预制菜。

近日,针对该情形,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点名预制菜,表示外卖、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,消费者知情权、选择权受到损害。

行业赛道降温、运输成本高企、监管标准相继出台,无论是死磕C端,还是转型to B,预制菜品牌已经告别野蛮生长。突围或者转型,预制菜品牌走到命运的分叉口。

-END-

原创:预制菜产业

CRE广州餐博会公众号